保卫处2023年工作总结
2023年,在学校党委、行政的正确领导下,在各部门大力协助和支持下,保卫处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,以国家“双高计划”建设、“提质培优”行动计划和“升本”重点工作推进为主线,紧扣部门《工作目标责任书》和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》,担当作为,履职尽责,较圆满完成工作任务。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:
一、主要成绩
2023年,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,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建设。通过深化党支部建设,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2023年获评学校“先进党支部”;抓好常规安全管理,开展学生晚归情况通报、学生醉酒情况通报;加强外来人员管控,开发来访预约系统,精准掌握来访人员信息;加强技防建设,新增监控摄像头270多个,提升校园安防水平;加强安保队伍建设,开展心理疏导、沟通技巧、反恐防暴等培训6次,提升安保人员服务意识和能力;抓实抓细安全教育进课堂,组建安全教育团队、开发安全教育课程,采取小班制教学,安全教育全覆盖;强化校园交通安全,清理无牌车、禁止学生骑行电动车,维护校园安全秩序;抓好安全专项检查,开展专项校园风险隐患排查7次;圆满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任务。在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,学校顺利通过省级检查组的考评,学校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工作得到省检查组的高度认可;省公安厅高校平安校园建设交互督导检查获好评。检查组对学校2023年平安校园建设给予高度评价,认为学校常规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扎实,档案资料规范完备,平安创建工作有特色有亮点,安全教育进课堂值得复制推广。
2023年,学校平安和谐,校风文明,政治稳定,师生思想动态稳定,治安秩序有序,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较好,师生安全感、幸福指数明显上升,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,较好完成了2023年工作目标。
二、主要工作
(一)党务工作
1.深化党支部建设。按照“五强示范支部”建设要求,拟定支部建设方案,推进示范支部创建,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。
2.细化党员教育管理。坚持把支部党建和党员学习教育管理纳入支部中心工作,一岗双责,领导带头、全员参与、组织保障、全过程监督、年终考评等贯穿于基层党建及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始终。政治学习、思想教育与每个党员日常工作有机结合,互相促进。
3.创新党支部教育活动。根据党委及总支安排,结合主题党日活动,多形式开展党员教育活动,积极参加“陪伴成长工程”活动、“双报到”志愿服务、创文志愿服务等,给全体党员购买党建书籍,提供精神食粮。
(二)业务工作
1.抓好常规安全管理,保障校园安全稳定。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稳定组织领导体系。成立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落实“一岗三责”、“党政同责”制度,建立安全稳定工作队伍,完善宿舍、班级、院部、学校四级应急响应体系,每月定期召开意识形态工作风险点研判联席会暨学工例会,总结上月安全稳定情况,研判下月安全稳定形势。二是强化校园消防安全。落实层级消防安全主体责任、层级责任。重点开展消防安全教育、隐患排查整改等,实行“日检查、周巡查、月排查”消防制度,全年消防大型维保6次,设备检修8次,更换灭火器903个,灭火器箱15个,安全出口指示牌120个,应急灯37个。常态化开展消防演练,针对全校师生开展30余次消防演练培训。三是强化学生进出校管控。为保证学生正常作息,保卫处要求学生每天晚上21:30分以前,必须返回学校,凡未按时返校的,保卫处每天在学工群通报晚归情况;晚上21:30分以后,未办理请假手续的学生不能出校门,各院(部)可精准掌握学生动态。同时,针对学生酗酒问题,保卫处开展醉酒学生的专项整治,凡入校时发现醉酒学生一律拦下在门岗休息,通知院(部)学工科将学生领回。通过一年的专项整治,学生晚归、醉酒等现象明显减少,大大降低学生各种不良事故的发生,从源头上防范于未然。
2.夯实技防设施建设,提升校园安防水平。一是加强校园监控设施投入,新增围墙等重点部位红外星光高清摄像头270多个,校园监控覆盖面达95%以上,后续校园监控纳入统一管理;二是加强校大门的人脸识别系统管理,新增7套人脸识别设备,学生进出校园形成闭环管理,精准掌握学生进出校园动态;三是加强外来人员管理,开发“襄职访客预约系统”并上线运行,来访人员“非必要不必校、入校必预约”,真实掌握来访人员信息,强化主体责任,提升通行效率。
3.加强安保队伍建设,提高防范能力。一是强化常规工作管理。为提高安保人员工作效率,认真落实工作要求,除做好常规的安保工作外,要求每周召开安保班长工作例会,保卫处治安办主任参会,听取各班长工作情况,总结上周工作,安排部署下周工作,确保传达指令不走样,各项工作落实到位。二是强化素质能力提升。保卫处先后邀请相关专家开展“心理异常学生危机干预培训”、“意外事故应急救护培训”、“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培训”“反恐防暴演练”等专题培训6次。通过培训,不断提升安保队员服务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,为更好服务师生安全保驾护航。
4.落实安全教育进课堂,增强教育效果。一是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。组建以学校学工处、保卫处、团委,各院(部)党总支书记、学工副院长、学工科长、德育名师、德育新秀和各院部2-4名优秀学工干部为主体的百名安全教育宣教师资队伍,并邀请法制专家组织培训,培养一批懂安全、会处理的安全管理精兵强将。二是优化安全教育课程内容设计。通过梳理大学生安全教育重点内容和常见问题,有针对性的设计安全教育课程内容, 精心制作安全教育课件及讲义,保障授课内容接地气有质量。三是强化安全教育“三进”模式。法制教育进会堂,学校每年制定法制教育课表,邀请辖区派出所民警分院部进行法制教育,今年为8个二级学院共举办9场法制教育讲座;安全教育进课堂,今年新生入学教育期间,学校宣教团队为135个新生班级,以小班制教学的方式,全覆盖开展安全教育,随后又对所有老生班进班普及。发放自编《安全教育案例》6000余本;专题教育进头脑,后续学校将深耕安全教育内容,继续开发10余个专题课程,把安全教育根基做扎实。真正做到“法制教育进会堂,安全教育进课堂,专题教育进头脑”。增强安全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性。
5.加强校园交通安全,维护校园安全秩序。随着校园内机动车、摩托车、电动自行车的数量急剧增加,无牌无证、超速超载、乱停乱放等现象频发,给校园带来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。今年4月、10月学校先后下发《关于开展校园非机动车专项整治工作方案》《校园摩托车、电动自行车及各类非车辆代步工具管理规定》,开展校园非机动车专项整治行动。一是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。学校联合襄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展“知法明礼、安全出行”为主题的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。二是清理学校无牌、僵尸车辆。对校园内所有无牌、僵尸车辆采取拍照、登记、托移的方式集中存放,加强校园非机动车辆规范管理;三是整治“三车”乱象。“三车”需办理车辆通行牌,凭通行牌方可在校园内通行,对校园内超速超载行驶、乱停乱放等现象采取贴单警告,超过二次以上驱出校园,并对违规情况进行通报,今年曝光无牌、乱停车辆80台次,通报结果纳入各单位创文月度检查考核分值中。四是严格控制校内车辆数量,学生禁止在校内骑行电动车。五是完善校内限速设施,严格控制车速。在易发生事故的路段合理增设限速标志、警示标识。今年更换、新增交通标识牌12块,施划交通标识线120多平米,新增减速带10条;通过综合整治,非机动车由此前的1200多辆减少至400多辆,校内交通事故频发现象明显减少,校园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。
6.抓好安全专项检查,治理风险隐患。一是持续开展各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。学校先后多次开展各领域风险隐患专项排查,包括消防安全巡查、宿舍及食堂排查、实训(验)室安全检查、燃气安全排查、汛期和地质灾害专项检查等,由校领导带队,相关职能部门参加,对学校办公区、教学场所、实验实训场所、学生宿舍、食堂餐厅、家属区等校舍安全开展拉网式大排查。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,形成检查情况台账。各检查组对发现的一般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,要求各责任单位立行立改或限期整改销号;对重大风险隐患点,学校积极向相关部门上报,寻求协调解决,防止引发严重事故。二是加强校政校警共联共建,校园周边治理形成合力。邀请襄阳市公安局、消防支队、食药局、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,全面摸排校园周边治安及经营状况,及时查处和打击非法“校园贷”等违规违法行为,形成“随时沟通、适时联动、相互支援、齐抓共管”的共建机制。如学校主校区附近村民多次投诉学校,集结村民封堵校大门,要求打开校园围墙后门,方便从校园内穿行至主干道。但若打开此门,将给校园安全带来安全隐患。在襄城区政府出面调解下,目前基本平息事态,未引发严重事故。
三、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
存在的问题:一是安保队伍考核机制未有效执行;二是学生防范意识薄弱,安全教育一体化设计有待优化。
改进措施:一是人防建设进一步优化,换届组建新一轮安保力量,加强安保队伍培训、考核,提升安保人员服务意识和水平;二是深化安全教育进课堂。推进“四化”安全教育体系构建,合理设计授课形式,深入推进小班制安全教育教学,加强安全教育教学考核。
保卫处
2024年1月4日